什么年代的古董算文物
什么年代的古董算文物
在我国,古董与文物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概念,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区别,古董是指具有一定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物品,而文物则是指具有历史、艺术、科学、价值,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古董,什么年代的古董算文物呢?
根据我国《文物保++》的规定,文物是指具有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古代艺术品、古建筑、古遗址、古墓葬、古碑刻、古壁画、古钱币、古陶瓷、古玉器、古铜器、古家具等,年代界定为:
- 古代: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(++战争爆发前);
- 近现代:指公元1840年至1949年(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);
- 现代文物: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的具有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物品。
什么年代的古董算文物呢?以下是一些具体标准:
古代文物:古代文物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间的古董,这些古董具有较高的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,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、汉代的画像石、唐代的瓷器等。
近现代文物:近现代文物是指公元1840年至1949年间的古董,这些古董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历史、文化、艺术等方面的变迁,如晚清时期的家具、民国时期的书画、抗战时期的抗战文物等。
现代文物:现代文物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的具有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物品,这些物品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、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,如文革时期的宣传画、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工艺品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古董都能成为文物,文物需要具备以下条件:
- 具有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;
- 符合国家规定标准;
- 经过文物鉴定专家鉴定。
什么年代的古董算文物,主要取决于其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以及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,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古董,才能成为文物,受到国家的保护和传承。
